以形写神,神形兼备 – 游戏本地化中的风格把握
以形写神,神形兼备 – 游戏本地化中的风格把握 30th June 2022 by Miller from LangLink 游戏本地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既包括游戏内文本、宣传稿,也包括 UI 的翻译和布局调整,甚至是本地化配音。无论如何,在着手本地化之前,首先要做的一定是把握游戏风格。手机 MOBA 玩家兴冲冲地参加策略游戏的本地化,很有可能发现自己完全搞不懂那些复杂的 Tag 和机制。但同样,一个精通复杂经营游戏的玩家也未必就能从容应对轻松幽默的独立游戏。原因无他,就在于风格的把握。 把握风格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首先是感受游戏风格,然后是呈现游戏风格。理想的游戏本地化风格应当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把握风格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首先是感受游戏风格,然后是呈现游戏风格。理想的游戏本地化风格应当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1. 感受游戏风格 理想的游戏本地化译者最好是兴趣广泛、乐于尝试的游戏玩家,但其实我们总会有自己不熟悉的游戏类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要判断: -这是一款全新的游戏,还是一个游戏系列的最新作? -这款游戏的源语言版本是否已经上市? 如果这是一个游戏系列的最新作,那么我们当然可以去寻找前作的相关资料,网络上有海量的资料可以参考。即使是全新的游戏,如果其源语言版本已经发行一段时间,那我们同样能够找到许多英文(甚至目标语言)参考资料。此外,我们也可以参考同类型的其他游戏,例如翻译《海岛大亨》系列,就可以参考《纪元》系列(游戏机制相近),翻译《战地5》可以参考《英雄连2》(游戏背景相似)。通常游戏预告片和实机画面是感受游戏风格的最佳选择,但还有许多其他资源可供参考。例如: -游戏百科,用于了解游戏背景:Fandom、灰机等 -官方信息,获取官方游戏细节:官方开发 Blog(如 Anno Union、Steam 新闻) -玩家论坛,用于确定游戏细节:百度贴吧、Reddit 等玩家论坛 -游戏实况:Bilibili、Twitch 等平台 一般来说,视频总是要好于文本,哪怕是音频,也能提供更多的线索。画面、语调、断句,都能一点点地揭示游戏的风貌。如果这是一款全新的、未发布的游戏,那我们也要利用好有限的资源,包括客户给出的参考资料、线索,乃至项目内容本身、TM、Glossary。 通过这些资源,我们要重点关注游戏的基调,举例而言: -游戏的基础玩法是什么?三消、经营还是 RTS? -这是一款紧张、黑暗、硬核的游戏,还是一款欢乐、多变、派对类的游戏? -这是一款注重剧情的沉浸式游戏,还是注重线上体验的竞技类游戏? 译前感受游戏整体风格,确定游戏基调至关重要,译中继续感受和调整风格也不可或缺。翻译过程中的风格感受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我们对游戏内容逐渐了解,可能需要针对已完成的译文进行风格调整,这种调整往往会带来痛苦并消耗许多时间,但对于维护项目风格的一致性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处理大型项目时)。而这种不得已的风格调整反过来也凸显了译前了解风格的重要性。 2. 呈现游戏风格 用恰当的手法将游戏风格呈现出来是一门艺术。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词组: Home, Sweet Home。 我们假设这是一个支线任务的标题。不动脑的直译可以是“甜蜜之家”,似乎也没什么错误,但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很少会看到这种说法。所以我们可以认真考虑游戏的风格,如果是一个比较诙谐轻快的游戏,我们可以用“快乐老家”,一个接受度很高的梗,还原原文的基本含义,而且没有很过分。但如果是一个风格硬朗的游戏,这种文字游戏还是略显轻佻,慎重的处理方式可以是“温馨家园”。 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作“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神”便是游戏的风格,“形”则是我们的表现手法。一个简单的例子是炉石传说的一张卡牌: 《炉石传说》是一款非常休闲的卡片游戏,即使我们不熟悉这款游戏,从英文原文来看,也可以看出对“Nothing can stop us”的戏仿。所以我们可以放开手脚,采取幽默的处理方式。鉴于这张卡牌对于鱼人有额外的效果,因此译者化用“余勇可贾”,巧妙地表现了“仍有余力”的效果。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绝妙的翻译只能是妙手偶得之,不能生搬硬套、以文害义。事实上,我们的建议是尽量使用平实但有吸引力的表达方法。平实和有吸引力看似相悖,实则不然。例如老杜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描手法,几无文饰,但色彩对比、视觉呈现、对仗、韵律,无不值得玩味。我们的本地化过程也是如此,在原文所表达的内容和风格限定之内,仍要使用诗的语言。当然,这可以是一首充满理想思辨的自省之作,也可以是思如泉涌的浪漫主义颂歌。谨举一例,供大家参考: The […]